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方案(蕞新)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X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委和县级国家 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双管及驻 X 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新一轮高水平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聚集各类优质 资源、先进要素、高端人才,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加快转型、 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径,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鼓励各类资本投向重点领域 1.鼓励投资重点产业及相关领域。按照省市鼓励投资重点产业目 录和县政府主导产业方向,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 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及现代农业、涉农加 工、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影视、金融服务等。积极引导社会向 乡村振兴计划项目投资扩实现代农业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煤电铝 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及兼并重组,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壮大非公经济。 二、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体制 2.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关于成立招商引 资工作领导小组暨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X 办字〔X〕 11 号)文件精神,每半年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 决招商引资的重大问题,不定期召开项目论证会,确保全县招商引资 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3.强化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县级领导要亲临一线带头招商,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须引进投资额 12 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1
个,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每年须引进投资额 5 亿元以上的产业项 目 1 个,其余县级领导每年须引进投资额 2 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1 个, 以上项目当年到位资金须超过项目投资额的 20%。每季度末,由县招 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小分队招商情况进行点评督 办。
4.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建立在谈项目、签约项目、新批备案 项目和增资扩股项目推进机制,完善对重点项目“一对一”联系服务 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履约落地、资金到位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分包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 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5.健全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责权统一、运转 协调的投诉处理体系,客观、公正、及时、有效地做好投诉案件处理 工作。对重大投诉案件实行领导包案、部门负责、限时解决。对严重 影响全县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一查到底。对招商引资工作 中思想僵化、办事拖拉、损害投资环境的部门和干部,严肃执纪问责。
6.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惩。建立招商引资任务承担部门 “月通报、季督查、半年讲评、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对年度招商引 资工作成绩突出的团队予以通报鼓励,表现优异的个人优先提拔重 用。对引进重大项目有功的机构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激励。 对年度招商引资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取消主要负责人评优资格;对未 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取消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资 格。
7.保障招商引资专项经费。按年度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用于 项目策划、宣传推介、外出招商、驻点招商、人才培养和相关奖励等 经费开支。
三、提升招商引资服务能力 8.加强招商引资培训。定期对招商人员及参与招商工作的一线人 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我县的资源禀赋和基本要素等情况熟练撑握。 9.精准推介招商项目。定期邀请专家和部门领导开展产业发展调 研,明晰产业方向与优势内容,精心编制年度招商项目册和行动计划, 全方位多渠道向投资商推介吸引力强、落地效应好的项目。 10.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逐 步推行部门信息共享和网上审批,蕞大程度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 少跑腿”。严格执行 X 县便民服务四项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 结制度、办不成书面说明制度、服务承诺制度)。 11.对列入市县重点项目实行“保姆式”全程领办、代办制。对 列入市县重点项目和重点建设计划的投资项目,由发改局(项目办) 牵头建立专人负责制,从项目招商到竣工投产,推行全过程领办代办。 创建跟踪服务档案,畅通上门服务、企业免跑的绿色通道,逐企逐项 解决实际问题。 四、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 12.对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根据产业发展潜力和规划,逐步 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平台,积极建立政银企项目交互和投融资机制,不 断加强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企
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股权、债券、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为投资企业 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在主板或创业板 上市。
13.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建立全县产业投资优惠 政策库,对产业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创新贡献大、成长性好的投资项 目,蕞大限度让利于民,聚集整合各级各类要素资源予以全力支持。
14.切实保障项目用地等生产要素需求。对总投资 1 亿元以上的 项目,纳入县重点项目管理。设立重点投资项目储备库,每年安排足 额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统筹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五、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15.大力扶持和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营造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的优商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现 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小企业和域外新办企业快速成长。支持和鼓 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鼓励更多的社会 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16.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确保政策的稳定、连续、透明和可持续, 不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实现政策、决策的顺畅 承接衔接。对政府与投资人签订的各类合作协议,依法保障其顺利履 约。信守项目招商、落地、运营全过程服务承诺,做到诚信招商、诚 信营商、诚信安商。 17.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依法规范政府、市场主体及其他 各类社会组织的营商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 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制度, 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8.增强园区集聚效应。加快推进园区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园区 竞争优势,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园区大力支持,赋予园区 更大自主权,激发园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建立对外合作支撑平台 19.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各部门、镇(办)围绕特 色主导产业,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 产业配套,形成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形成项 目聚集效应。 20.完善面向重点地区的投资促进网络。遴选确定一批影响较大、 客户资源多的商协会、专业机构和企业作为招商代理,为 X 和外部投 资者对接合作提供双向服务;充分发挥 X 籍在外知名人士社团桥梁纽 带作用,依托聘请发展(经济顾问)等方式吸引更多澄商澄才回乡投 资兴业;充分利用苏陕协作机遇,建立丹澄产业园,探索飞地经济模 式,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 21.务实开展驻点招商。在重点招商区域组建招商联络点,在全 县选调专业素养高的后备干部担任招商专干,专职开展驻点招商,锻 造招商人才。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