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吃一次鱼丸保证你的舌头也会弹一弹
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福建人什么都敢吃,但广东人连福建人也要吃。
广东人爱吃、能吃、会吃素来是站在鄙视链蕞顶端的。广东靠海,海产尤其丰富,对追求鲜活的他们来说,喜清蒸,爱生食。
如此挑食的广东人,能看上福建人,大概是因为福建人足够“鲜美”吧。
福建亦临海,生蚝、蛏子、白蛤、鱿鱼、海葵、鲍鱼……广阔的东海里,大约没有他们不吃的。粗略一算,福建人的海鲜含量怎么说也有90%了吧,听上去就很适合“食用”的样子。
除了爱食海鲜,福建人还尤其擅长海鲜制品。在福建的省会,福州,有一款名噪全国的小吃——鱼丸。
古时有一位商人出海经商,不幸船触礁,一时无法靠岸,只能天天捕鱼吃,某天,船上一位妇人突发奇想,将仅剩的红薯粉和鳗鱼肉制成了鱼丸子,船上的人吃过后都难以忘怀其美味。商人回到福州后,特意去寻了妇人,聘其为厨师,开了一家店,专卖鱼丸。
时光流转,福州人和鱼丸的情愫越来越深。对于他们来说,鱼丸既是小吃,又是大菜。
小到茶余饭后,随便在福州的街头小店都能买到一份鱼丸,无论是解馋还是充饥,三五粒鱼丸和汤下肚,心满意足;
大到“无鱼丸不成席”。家里有宴席时,鱼丸是必备的一道菜,有多少位宾客,就要按人头准备多少粒鱼丸,每人一粒,鱼丸越大用料越讲究,越能显出主人家的用心。
传承百年之久的鱼丸,早已不再拘泥于一地。如今,从福州卖出去的鱼丸一年超过30亿粒,占据了鱼丸市场的半壁江山。
全国每两粒鱼丸,就有一粒来自福州。
汪曾祺曾在《初访福建》中对福州鱼丸大加赞赏:
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
如此高的评价,要归功于颇为考究的制作工序。
福州鱼丸,大多使用刚刚从海里捕捞的鳗鱼或者鲨鱼,处理干净后,用刀将鱼肉刮下,然后将鱼肉切成小块,一锤一锤地打成鱼糜;
接下来,是打浆。在鱼糜中加入适量的红薯粉,迅速搅打,并时不时加入冰水或冰块,一来防止红薯粉发酵,二来是为了将鱼肉的温度控制在零度,以保证鱼丸Q弹;
第三步,制肉馅儿。一般用五花肉剁碎,加入老抽、味精、白糖、红葱酥、蒜头酥等传统酱料搅拌均匀即可;
蕞后,包鱼丸。左手抓一拳鱼浆在掌心,添上调好的肉馅儿,左手大拇指往下一扣,一粒浑圆的鱼丸从虎口冒出,右手拿勺顺势一勾,随即放入一旁备好的水盆里,使其成型。
这一步很考验功力。鱼浆太黏,放在手掌里很难包起来,但它们在有经验的师傅手里就很听线秒能出一粒。
行云流水,从一条鱼到一粒丸,只在片刻间,鱼的鲜味完完全全地得以保留。
鱼丸是否鲜美,选鱼很关键。上了年头的老师傅一般会选择海鳗鱼,其肉质滑爽,鱼胶含量高,做出来的鱼丸耐煮且弹性十足,3~5斤大小的海鳗鱼蕞佳,肉质更为细腻。
“鱼丸皮要厚薄始终,要一口能咬到馅,但是又不能破,重量也要控制好,大小一致。”
上乘的鱼丸,鱼肉含量极高,煮在锅里,会像吹气球一样慢慢变大。
煮好的鱼丸,捞入瓷碗中,配上清淡的骨汤,只需少许盐粒和葱花,鲜香便溢满鼻腔。“有鱼香而不见鱼腥”,大概说的就是福州鱼丸吧。
碗勺清脆的敲击声,和着叫卖声,这大概是每个福州孩子的童年记忆。
早年间,在福州,有许多“自行车鱼丸”走街串巷,只要听到叮叮叮的声音传来,大家就知道鱼丸来了。
马口铁做的大汤锅固定在自行车后座的位置,锅分两层,上层放鱼丸,下层是鱼汤。鱼丸耐煮,时间久也不怕烂,每当有人招手,摊主便熟练地捞出鱼丸和热汤,再加点醋,撒入胡椒、味精、葱花,一碗饱含福州味道的鱼丸便好了。
如今,流动的摊贩已经很少能看到,沿街的鱼丸店鳞次栉比,满目皆是。
为了满足福州以外的食客,许多知名企业也早已开启了自动化的生产线。一台鱼丸机,一分钟能做出120~150粒鱼丸,整条生产线吨。这些鱼丸,从福州出发,发往全国各地。
鱼丸的种类也得到了拓宽,鸳鸯海豚鱼丸、开袋即食鱼丸、黄金爆丸杯、企鹅状墨鱼丸、海鲜狮子头鱼丸、菠菜鱼丸等,在鱼丸集市里,各类海味应有尽有;也不仅仅局限于煮,一些特制的鱼丸,烤着吃、炸着吃同样鲜美。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给人们带来了欣喜,有时候却也会觉得惆怅。
论起来,肯定还是手工鱼丸吃起来地道。如果仔细辨别,我们就会发现,手工鱼丸会留下勺子的印记,而流水线做出来的鱼丸是没有的。
每每遇到身在外乡的福州人,聊起鱼丸,自豪之余他们也常常叹气,只能等假日回老家才能一解鱼丸相思之苦。
目前世界上蕞大的一粒鱼丸,诞生于2019年的渔博会上,这粒500多斤巨型鱼丸,打破了世界纪录。
在福州,每每宴席散场,主人家都要为客人准备“酒包”——打包一些没吃完的饭菜让客人带回去。“酒包”中必定会有鱼丸,有些鱼丸差不多有小孩儿拳头大小。待到大人“夹”回家,便切成小块,分给家人同食。
每逢父母赴宴,家中的孩子都要翘首盼着酒包中的美味。
匮乏年代留下来的习俗,在如今已稍有变化。“酒包”不再盛剩饭剩菜,而是会特意准备,但不变的是,那一粒拳头大的鱼丸。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1] 福州·美食故事 “丸”转世界 · 福州鱼丸出道记!
[2] 食在闽侯丨初夏的头部口“鲜”,从鱼丸开始
[4] 寻味连江,作家笔下的福州鱼丸是啥样?
[5] 全国每两粒鱼丸,就有一粒来自这里~
[6] 福州人爱吃的鱼丸,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7] 一颗鱼丸,一部福州美食史
[8] 人文|福州即将消失的职业⑤自行车鱼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