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月圆人团圆两岸情意长
这个中秋,对台青萧靖来说很特别。“17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和妻子婚后过的头部个中秋佳节。”萧靖笑着说,他在福州收获事业爱情“双丰收”。17日,中秋夜的餐桌上,萧靖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举杯祝愿,既为了节日团圆,也为生日喝彩。
中秋节是两岸同胞共同庆祝的传统佳节,象征着团圆与美满。和萧靖一样,在这美好节日里,许多跨越海峡的爱情故事见证着两岸婚姻的变迁与发展。
中秋佳节,夜幕降临,餐桌上菜肴渐满,香气四溢,陈奕廷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举杯畅聊。“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希望今后的日子越过越好。”陈奕廷说,来到大陆,他不仅成功地投资兴业,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陈奕廷和妻子郑如英。记者 林双伟 摄
20世纪90年代,台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台商二代”陈奕廷199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福州帮助父亲经营工厂。
回忆当年与妻子的偶遇,陈奕廷仍一脸笑意。1998年,他在街头偶然拉住差点被车撞到的女孩,两人因此开始交往。至今,他们已结婚24年,育有一女二子。他经营的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连续3年都是晋安区的纳税大户,他们一家还获得“全国蕞美家庭”称号。
“刚来福州时,人生地不熟,幸好有妻子在身边。”傅士年回忆起30年前来大陆创业时的往事,不禁感慨。原来,妻子董岚曾经是他的助理。
1990年,大陆经济蓬勃发展,傅士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将福州全绿竹业有限公司落户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初期,为了寻找优质的原材料,他前往闽侯、永泰等地考察,但当地村民都说福州话,语言的隔阂成了他的一大障碍,福州人董岚就在一旁耐心翻译,她还细心打理公司大小事务,长时间的并肩作战,让两人的情感日益加深。他们在相识6年后结为伉俪,如今两个女儿都在名校就读。
“公司从无到有,到现在发展壮大,我们经历了很多,同甘共苦才走到今天。”今年中秋节,傅士年和妻子、岳父岳母在家吃团圆饭,“福州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1988年,大陆接受涉台婚姻登记以来,两岸婚姻家庭总数超过40万个,其中福建省约占1/3。”两岸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冯发鹏介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来福州投资兴业的台商越来越多,生意的红火带来密切交流,促成一段段“海峡情缘”,为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觉得如今两岸婚姻有种‘强强联合’的感觉。”1993年,江桢樑来福州考察饮料厂时,认识了刚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福州姑娘林霞。
“我们有着共同的线年,两人婚后决定共同在福州白手起家,成立福州百家珍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百家珍果醋。创业之初,江桢樑对福州不太熟悉,林霞就挑起销售业务的担子,推着自行车到各个社区摆摊售卖果醋。江桢樑承担了销售之外公司运营的所有事情,帮助妻子全力拓展业务。在他们合力打拼下,百家珍果醋越卖越好,甚至销往东北、四川等地。
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两岸夫妻选择在大陆打拼,他们的婚姻不再仅仅是情感的结合,更是事业的共同奋斗。“共同打拼”逐渐成为两岸婚姻中的主流常态,嫁到大陆的台湾女性也越来越多。
2012年,还在上大学的台湾姑娘洪阡嫚通过网络认识了大陆男孩杨涛,两人互生好感。多年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做“空中飞人”后,两人于2019年决定到杨涛的家乡福州发展。“在福州生活很有归属感,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互联网都很发达,现在回台湾反而像是在度假,待上一两个月就迫不及待想回来。”洪阡嫚说,如今他们安居在桂溪社区台胞公寓,今年中秋节,社区组织了中秋节活动,邀请她和家人一起吃烤肉。
2018年,来自台湾桃园的龚钰婷在厦门打拼,结识了现在的“另一半”潘先生。为了这份爱情,她从厦门来到福州,如今在仓山区浦江社区当社区营造师。“他会主动承担家务,这次中秋节还创新了菜谱。”龚钰婷说,福州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都与台湾相近,这份亲切感让她感觉从未远离家乡。
现在,像洪阡嫚、龚钰婷这样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从台湾嫁到大陆的女性逐年增加。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大陆女性嫁给台湾男性”比例在两岸婚姻关系中高达98.2%,目前降至93.98%,而“大陆男性娶台湾女性”的比例从2004年的1.8%上升至目前的6.02%。
随着大陆与台湾经济实力的变化,越来越多台青选择来大陆求学、就业、发展,两岸年轻人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生发出爱情。现在,已有不少两岸“90后”开始恋爱,直至步入婚姻殿堂,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自由、轻松、浪漫、平等与甜蜜。
邱彬平和陈思圻。记者 林双伟 摄
“我对她是一见钟情。”台青邱彬平提及女友陈思圻,言语中满是爱与温柔。两人都在福建师范大学读书,也在校园里相知相爱。
在大一的一场同学聚会上,邱彬平头部次见到山西姑娘陈思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两人有了十足的默契,于是确定恋爱关系,至今已经超过7年。
邱彬平就职于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投身于闽台乡建乡创领域,陈思圻则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两人在福州东二环的台胞公租房里组建了温馨家庭。“我爸妈是‘两岸婚姻’,这让我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邱彬平说,他们计划明年领证结婚,留在福州打拼。
2019年,25岁的萧靖来到福州,热爱汽车音响改装的他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福州各项支持台青创业的政策,为他的创业之路提供了许多帮助。就这样,他扎根福州,并在一次朋友组织的聚会上,认识了福州姑娘林伟芳。“她是个很温柔的女孩,我们加了微信,展开了更深入的交流。”萧靖说。
萧靖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持深深打动了林伟芳,两人迈入了恋爱之路。今年1月,他们步入婚姻生活。在萧靖看来,两岸婚姻让他在福州收获了温暖和幸福,“今年中秋,我们和家人们聚餐,一起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简以信和邹晓娜。记者 林双伟 摄
爬山、遛狗、逛公园……这是台青简以信和女友邹晓娜在闲暇时蕞喜欢做的事。
“10年前,我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在一场公益活动中认识了她。”简以信被善良的莆田姑娘邹晓娜吸引,于是勇敢地向她发起追求。他还告诉记者,在福州这些年,深刻体验到福州在台胞创业、就业、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不少利好政策支持,“我相信我们在福州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记者 唐蔚嫱 陈君沂 傅亦静)
更多
国庆假期,福建已发送铁路旅客321.9万人次
厦门自贸片区今年单笔蕞大飞机租赁项目落地
今日论坛:坚守,假日蕞美的风景
泉州筹建美食博物馆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老物件
“把洛阳桥的故事讲给八方游客听”
更多
多国领导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4小时不打烊 国庆多元场景拓展消费体验
各地推陈出“新”撬动文旅消费新场景
什么药可以报销?官方解答来了→
“我爱你,祖国!加油 加油 加油”
更多
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唱响福州语歌曲
第五届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在龙岩举行
第38届田汉戏剧奖揭晓 福建七作品获奖
闽剧现代戏《烈士凌福顺》在周宁演出
第二届“茉莉杯”青年歌手大赛开始报名
芳华越剧院赴港参加“中华文化节”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