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鳗鱼游向“云端”
即便是技艺精湛的厨师,也不可能记住每一个食客的味觉偏好;即便是经验老道的渔人,也不可能洞悉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未来;即便是力能扛鼎的壮汉,也不可能在48小时内将数万吨生鲜端上天南地北的餐桌……这一切固有印象,正在被福建福清的鳗鱼从业者打破。
当传统水产养殖业,遇上数智供应链,一切都变得大为不同——
“无论是水质管控,还是饲料投喂,还是鳗鱼选别,数据帮助我们‘云上养鳗’。”一个养殖户,侃侃而谈云端物联网;
“从地域、年龄到性别,平台能精准分析消费者的口味,指导我们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鳗鱼产品。”一名生产者,知道什么叫“C2M”;
“从100万吨的低温冷库发货,全程冷链送到您手中,鳗鱼保证新鲜。”一位电商主播,宣讲何为冷链物流。
自2018年,京东集团与福州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签约,京东云就开始服务福清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建设,落地了京东元洪(全球)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在这个新型产业载体里,更多和鳗鱼养殖、加工、销售相关的数智故事,在悄然发生。
清晨九点,新鲜的鳗鱼自养殖基地运输至福清九里京鳗鱼工厂。在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生猛而充满活力的鳗鱼们,变为大家熟知的美味佳肴。
作为中国鳗鱼协会会长单位的九里京,对鳗鱼的品质把控,堪称精细。
从养殖基地进入工厂,鳗鱼不会被立即加工,而是需要在调水池中放置36个小时,大功率调水器满负荷全力运转,让它们自由游走,消除身上附着的泥土味道。
“消味”后的鳗鱼,被送入加工车间。一条长116米、宽1.2米日本进口生产线,可以同时烤制四排鳗鱼,经过排鳗、蒸煮、烤背、翻面、酱汁上料、封装等工序,大约两小时后,鳗鱼产品便可加工完成。
上述流程,九里京总经理郑晨星如数家珍。他介绍,制作完成后,鳗鱼的分拣及冷链运输环节,九里京也有“妙招”。
原来,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作为京东元洪(全球)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的入驻企业,九里京颇受优待。京东云为其牵线京东物流,冷链运输可以送达全国99.5%的区域。郑晨星透露,九里京鳗鱼每天20-25吨的出货量,京东冷链可基本保证运送时效在48小时以内。
有意思的是,像九里京一样的入驻企业,习惯将京东元洪(全球)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称作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这是因为,京东云服务全国近100座城市,建立了70多家数字经济产业园,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入驻企业的自家庭院一般。
“过去我们都是做出口生意,疫情爆发后这一块受到阻力,恰好京东元洪产业园看好鳗鱼产业,我们也觉得打造中国自己鳗鱼品牌的想法很新颖,于是就与京东元洪共同注册了新的商标,专注于做中国人自己吃的鳗鱼。”郑晨星回忆。
事实上,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区域的福清市,有着深厚的海鲜产业基础,包括鳗鱼产业在内,在全球有超过4000家海鲜食品企业。受疫情影响,海外食品订单呈断崖式下降,大量外销“洄游”国内。而借助数智供应链“飞上云端”的鳗鱼制品,形成的内销热潮,让众多的国内消费者也认识到了福清鳗鱼的魅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云为九里京提供了诸多决策支持。郑晨星指出,福清的烤鳗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企业,对国内市场了解极为有限,尤其是在市场洞察、产品定位、人群分析等方面,缺乏大量数据来支撑精细化运营。
基于大数据分析及AI技术,京东云则能够帮助九里京等福清烤鳗企业精准匹配消费区域、消费人群,以消费来指导生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促进企业营销提升,还助力产品品牌建设。“现在我们的销售业绩每年都在稳定增长,”郑晨星表示,“我们相信再过两三年时间,内销的体量会超过出口。”
无论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外国食客、还是国内山南海北的国人消费者,对于鳗鱼追求的蕞本质风味则是鲜美。为了将这份鲜美锁在这一条条鳗鱼里,冷冻技术首当其冲。
在成品鳗鱼销售的过程中,冷链运输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前我们冻库的温度是零下25度。为了保证鳗鱼不会变质,我们这里全程冷链直输。”京东医药冷链业务部福清事业部负责人林石光介绍称,京东元洪产业园中的冷库规划有100万吨,目前已交付使用的是40万吨,冷链覆盖率达到全国99.5%的城市,大部分均可完成配送。
除了烤鳗之外,京东元洪产业园中的冷库还有诸多当地特产:福州鱼丸、肉燕、宁德大黄鱼等,一件件货物将冷库塞得满满当当。林石光表示,目前京东在当地已能够实现生产、加工并一件配送至用户手中,在高峰期时段,日均单量可突破15000单左右。
冷链直输只是京东元洪产业园的能力之一。林石光指出,京东元洪产业园能够解决入驻企业完整供应链体系问题,包括从京东仓库出库到配送至经销商、商超,或是企业纯线上平台销售的打包、生产、配送等。
“目前园区配套有元洪码头,可实现从原料进口到上岸入关、核酸检测消杀,随后经过园区配套加工厂完成粗加工,到京东冷链云仓生产打包,再通过京东干线物流配送至经销商、商超门店等渠道手中。”林石光介绍称。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体系搭建之外,面对近年来持续火爆的直播带货热潮,京东元洪产业园还开设福清电商行业网络直播实训基地,帮助企业进行主播培训。据九里京主播陈文琴介绍,目前园区内已拥有15个直播间,孵化了20多名主播,电商人才培训超过800多人次,从而形成直播产业聚集。
其中不乏明星直播项目。陈文琴介绍称,基地内曾举办福建食品产业带直播盛典、邀请福清市市长直播带货,并在1个月内联系举办300多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达3000多万。
在京东元洪产业园的服务过程中,京东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东云主要提供大数据分析,包括客户消费习惯、产品销售渠道流向占比等,从而帮助客户更好地进行备货补货及库存分配。”林石光指出。
数字经济、直播电商、跨境贸易、供应链整合……在福清的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背后,离不开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的身影。
回望来看,京东与福清的合作历来已久。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京东集团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的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7月,福清市政府与京东集团签订了《全球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项目;9月,京东成立福建京东元洪云计算有限公司,开启与福清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元洪(全球)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的历程。
自合作以来,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充分利用福清人在全球各地的食品资源,结合京东集团的生态资源,高水平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数字元洪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链及国家级的食品产业创新平台。这一平台是“11N1”计划的组成部分。
据京东科技福清基地负责人林赠强介绍,所谓“11N1”计划,即打造1个全球(元洪)食品产业云计算大数据体系,建设1个全球(元洪)食品展示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完善N个食品产业数字经济服务体系,建设1个全球(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
目前,以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为源点,福清已率先形成食品产业聚集效果,提升元洪公有品牌竞争力,赋予产业新的动能。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已累计签约入驻企业312家、KA企业引入17家、培育上行京东商家78家,其中自营店铺有13家。2021年,产业中心完成26.3亿元销售额,2022年截止9月初,这一数字已完成近15亿元。
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的服务耕耘。目前,该中心依托京东科技打造了元洪食品产业大数据、C2M智能营销平台、数智化供应链平台、区块链溯源平台等智慧供应链体系,有效带动福清食品实体企业步入“线上”、迈向“云端”。
作为京东集团面向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品牌,和更懂产业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京东云“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将京东19年来数实融合、可持续发展所凝练的数智供应链能力,躬耕于中国千行百业。福清的鳗鱼,也借由京东云,游向数智供应链的深海。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