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以商招商“鏈”成千億產業
4月初,在福州市舉行的產業鏈招商“雲簽約”活動中,恆申集團與德國安科羅集團合資建設的改性工程新材料項目參加簽約。該項目創造了恆申集團“以商招商”做強產業鏈的新成果,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家以聚酰胺為基礎進行產業鏈整合的高端工程塑料生產商,為打造千億新材料產業集群增添新動能。
2020年,福州市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不過,在福州經濟近兩年快速發展的背后,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千億級產業集群數量仍然不多,千億級企業隊伍亟待壯大。
瓶頸如何打破?福州市結合“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全力扶引萬華化學集團、恆申集團等龍頭企業,進而孵化、培育產業鏈條,以“龍頭—鏈條—集群”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鋼鐵等16條產業鏈加快成長,將在“十四五”期間“鏈”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
2020年3月,萬華化學福建MDI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福清江陰港城經濟區。萬華化學集團被稱為“化工航母”,其投資興建的福建MDI產業園是近年來福州市引進的蕞大化工產業項目,落地后迅速在“以商招商”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單。
原因有兩個:對萬華化學集團而言,如果招來了產業鏈項目,其生產產生的大量副產品,例如鹽酸、二氧化碳、甲醇等,都可以通過管道供應給產業鏈企業,減少運輸成本,形成集聚效應﹔對產業鏈企業而言,布局在龍頭周邊,可以獲得穩定、低成本的原材料供應,保証生產的連續性。
“我們舉辦了多場百人以上的供應商大會、客戶年會,現身說法把上下游企業引到福州,帶動整個產業集群落地生根,做大做強。”萬華化學集團相關負責人白珍偉介紹。
投資50億元的思嘉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就是跟隨萬華而來。2021年,思嘉項目簽約落地江陰港城經濟區,目前項目一期正在加緊建設。“我們將從萬華化學就近採購、大量利用PVC、MDI、TPU等化工新材料。”思嘉新材料項目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思嘉項目也將引進迪卡儂戶外休閑充氣產品等上下游項目,打造新材料應用產業鏈。
就在思嘉項目落地時,已經引入了其配套供應商——浙江莎特勒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生產思嘉集團配套產品等,加強上下游產業鏈銜接。
“化工產品種類龐大,產業鏈可以無限延伸。今年以來,我們大力推動化工新材料拓區,將新增約7平方公裡土地,用於接納配套項目。”福清江陰港城經濟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以萬華化學為龍頭的異氰酸酯產業鏈,將帶動產值超千億元。
一個龍頭對產業鏈培育的作用如此之大,推動福州實施“龍頭扶引”專項行動,形成136家工業龍頭企業培育清單,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帶動產業鏈集聚。
同時,在龍頭企業中“優中選優”,圍繞重點培育的16條產業鏈,梳理出45家“鏈主”企業,按照“延鏈、補鏈、強鏈”的思路,進一步強化“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以福清市為例,去年瞄准大型龍頭企業,持續深化“以商招商”等模式,累計引進項目379個、總投資1812.5億元,招商考評位居福州头部。(下轉第五版) (上接头部版)
招商的過程,實質上是區域之間經濟實力、投資競爭力的競爭。“以商招商”的背后,考驗的不僅是龍頭企業的吸引力,更考驗政企能否形成合力。
眼下,在位於連江縣可門經濟開發區的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樁機轟鳴聲不絕於耳,近百名工人埋頭奮戰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填補福建省在該領域的空白,成為全球規模蕞大、品種蕞全的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生產基地,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革新發展。
這個產業園由恆申集團依托申遠新材料年產10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創建,通過“以商招商”,重點布局新材料產業集群。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的引進,得益於產業園在全省首創的“政府+公司”管理模式。
“恆申集團與連江縣人民政府共同成立福建申遠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專門服務對接園區擬落地項目,提供包括電力、蒸汽、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及市政配套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拎包入住’。”福建申遠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曦介紹。
以公用設施為例,園區企業共用消防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危廢處理設施,避免重復建設,節省大量費用。園區統一建設的管道網、道路網和碼頭,也可大大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我們竭力當好‘服務員’和‘推車手’,全力以赴服務企業。”可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然介紹,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為“以商招商”創造優質環境,形成項目滾動生成、產業拓展接續、投資不斷擴大的良好格局。2020年11月,恆申集團攜手全球重要合作伙伴簽訂重大招商項目投資協議,總金額達160億元。
“目前,產業園已投產項目17個,年產值達430億元﹔在建、擬建項目34個,建成后可新增產值571億元。”陳曦表示,“十四五”期間,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將形成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項目簽約落地,是招商成功的头部步。為項目建設打造全周期、全方位服務鏈,才能形成“以商招商”的滾動循環。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福州市扭住園區“牛鼻子”,向現有的21家重點工業園區(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9家)重點發力,推動工業(產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助力招商工作取得新成效。
保障項目用地,為“以商招商”創造空間——福州市針對園區普遍面臨的用地空間不足問題,開展低效閑置用地大整治,通過政府收儲、零地增資、合作重組、聯合招商等多種模式,盤活存量土地。
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市處置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超1.7萬畝,盤活5525畝低效用地,推動超400萬平方米高標准廠房建設。比如,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4個地塊提升改造后,建筑面積由14.82萬平方米提升至43.87萬平方米,可引進項目數量呈幾何式倍增。
同時,福州市推進“政銀園”融合,幫助園區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提升投融資能力,助力項目引進、建設。2021年,福州高新區、青口汽車工業園區等獲得政策性銀行授信額度支持超110億元,江陰港城經濟區等通過PPP、BOT模式吸引社會資本近60億元。
此外,福州市實行“政務服務進園區”改革,建立園區行政服務中心分中心8家、代辦點22個,並成立上門服務隊、代辦服務隊,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園區配套強、服務優,為“以商招商”增添吸引力。去年以來,福州各大工業(產業)園區落地項目超500個,總投資超2500億元。剛剛落地羅源灣經濟開發區的福蓉源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再生鋁及圓鑄錠項目,就是突出代表。
“園區成立項目專班,推進重大項目謀劃、對接、審批、落地等工作,讓企業放心落地、安心發展。”羅源縣招商辦常務副主任葉捷介紹,該項目計劃總投資7.2億元,預計年產值50億元,“從接觸洽談到正式合同簽訂,僅用了1個月時間,刷新了羅源招商速度”。(記者 卞軍凱)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