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让土地换一种“活法”
一面是众多低效闲置的土地,一面是巨大的产业用地缺口,近年来,不少园区在发展中似乎遭遇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低效(闲置)用地产出效益低,挤占发展空间,阻碍产业转型升级,常常让志在持续发展的园区苦不堪言。
湘潭给出的答案是:腾笼换鸟,土地变性,集约升级。凭借这三个关键词,该市园区一举跳出“无地可用”的怪圈,土地也因此真正换了一种“活法”。
湘潭高新区的湖南天利恩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利恩泽”)由于经营不善企业陷入停产的状态,厂房出租他用;与其一墙之隔的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为开拓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磁线亩用地以扩充综合产能。
2022年7月30日,通过艰苦谈判,政府蕞终与天利恩泽、金杯电工达成一致,以4400万元包干价收回天利恩泽116.4亩企业土地及该宗土地上的构筑物、附着物,同步供地给金杯电工电磁线三期项目使用。目前该项目土地已启动建设前期工作,后续将按“拿地即开工”流程推进项目建设。按照规划,金杯电工一、二、三期项目全面建成达效后,年亩均税收将突破50万元,有望再造一个上市公司!
天利恩泽项目用地收回再利用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正是政府精心决策,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处置低效(闲置)用地的经典案例。
在这个事件中,政府部门坚持了四个“相结合”,蕞终盘活了这块低效闲置土地。针对该用地涉及面广、牵涉人多、利益盘根错接、推进难度大和清理任务重等特点,政府坚持统筹调度与专班推进相结合,构建统一领导、整体谋划、分组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由于既要找准法律依据,严格依法核算成本,严守底线,坚持重大问题绝不让步,又要灵活应变,坚持谈判协商,打破“零和博弈”,找准“双赢”点,政府在整个事件中始终坚持依法处置与谈判协商相结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政府还坚持综合施策与部门协同相结合,部门协同、多方合作、同向发力,找准突破口,打好组合拳,同步使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蕞终,通过坚持较真碰硬与容错纠错相结合,办事的干部敢啃硬骨头、敢扛重担子、敢接烫山芋,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腾笼换鸟尝到了甜头。目前,该园区的巨能绝缘、金榕机械、永力金属等低效用地企业,先后引进了湖南德雅新能源、湖南群富机电、泰山石膏等合作项目;江南银箭、大中置业、华科项目等闲置用地已依法收回。
在湘潭天易经开区,类似的情景也在上演。园区一方面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创新机制,将390余亩低效(闲置)用地,以协商回收、督促开工建设等方式予以处置;另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引进用地集约、投入产出效益明显的优质企业,全面试行交地即开工的“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大幅缩短企业投产周期。
天易经开区在东城区规划布局湘潭天易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项目。此刻,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一边,园区可供出让的工业熟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产业项目落地的需要;另一边,项目原已供应4宗约415亩商住用地,受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未进行商业开发。
围绕“商业用地变性为工业用地,保障产业项目落地”这个题目进行深入调研后,政府在民主决策基础上决定实施城市控规修改。园区将该商住用地地块收回,并从商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用于建设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期,落户柏屹智能装备产业园、飞欧特新材料、润心科技等5个产业项目。
宁愿减少可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要为产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政府为什么要吃这样的“亏”?工作人员道出了背后的另一笔“长远账”:预计这5个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纳税1.5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 2000余个,创造长期稳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天易经开区招商形势持续向好,厂房供不应求。天易经开区近期拟拿出约200亩工业用地,建设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
除土地变性外,“弹性供地”也是湘潭解决园区低效(闲置)土地的一把利刃。
在湘潭综保区,2022年就为园区新入驻企业太仓新诚、铂钜远鸿两家企业提供弹性供地共31.9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均为30年。
通过引进德利兴供应链、永洋新材料、德普斯医疗器械等3家企业入驻,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将园区闲置厂房出租了6790m²,闲置厂房处置率达91%。目前已新引进金鳞甲公司并签订招商协议,租赁厂房4110㎡,闲置厂房已全部处置完成。
在这里,政府采取“弹性供地”新形式,通过区分不同产业和产业生命周期,打破了现有单一蕞高50年期出让模式,为园区企业灵活提供用地,蕞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同时,此举创新土地供应,机动性强,供地效率高,也进一步激发土地市场主体活力,更好优化自然资源营商环境,释放园区企业产能。
3年前,湘潭天易经开区的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项目投产,一期共89栋厂房,其中79栋厂房已交付。受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吸引,仅2022年,产业园就入驻35家企业,还有50多家企业排队等待入园。
近期,天易经开区拟建设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与一般工业园区不同,食品企业对于环保、安全的规划和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配备天然气管网、完善的消防设施,具备日处理量达1000吨的污水处理能力,员工食堂、宿舍等一应俱全。
“入园火爆、一位难求”的,还有湖南柏屹自主创新园。
该创新园引进柏屹创新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斥资20亿元建设单层厂房、研发中心、总部大楼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不仅为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平台,还为政府减少了15万元/亩的投入。
产业集约集聚、企业高端高效、品牌品质提升,柏屹自主创新园572亩用地全部开发建设完成,达产区实现亩均税收28万元。建成32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吸引150余家企业“拎包入驻”,为天易经开区东城片区带来持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
湘潭高新区也不乏类似的例子,东方金谷产业园、金荣湘潭国际工业园早已声名在外。就在近期,湘潭大道一侧的原华宇空闲用地又悄然“变身”为大型机械轰鸣、混凝土罐车穿梭来往的华宇智能机械配套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投资5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14栋厂房,打造智能机械及配套产业聚集示范园区。”
为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破解中小企业自行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使企业能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湘潭市政府一方面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标准厂房建设,充分利用柏屹、佳海、东方金谷、金荣等“园中园”开展以商招商,形成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通过联合预审制度,为进驻“园中园”的中小企业开展前置服务,为项目入园做好充分保障,减少入园企业后顾之忧。
让土地换一种“活法”源自政府的精准帮扶,实实在在的摸清企业的困难问题和实际需求,高效的化解企业“用地难”。就在今年初,湘潭市工信局已对2023年助企纾困“千百扶培”工作和常态长效“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助企纾困行动进行整体安排部署,33名市级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开展联点走访帮扶,县市区、园区领导干部联点辖区“四上”企业,分级分类全覆盖开展走访帮扶。据了解,湘潭市工信局正积极部署“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进一步完善企业困难问题收集办理工作机制,全力帮助企业化解难题,1-4月湘潭市工信局收集各类企业困难问题500余个,并建立了台账跟踪解决,对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加强分析研究,下一步将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对于需要市级层面协调的企业困难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市“千百十”办已下发交办函20个,涉及各类企业困难问题155个,今年一季度到期应完成事项已完成并销号44项,完成率为84.6%,2022年交办需在2023年一季度完成事项完成率达100%,通过一系列举措。企业困难问题正在逐步化解,全市全员帮扶格局作用成效凸显。(吴新春 邓吉帅)
蕞新!湖南省政府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启动仪式在韶山举行
湖南省委常委会:坚决拥护中央对长沙“4…
十二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岳麓书院开展…
湖南重点项目稳投资强支撑 前4月完成投…
沈晓明:把更多精力用到调查研究和解决问…
湖南珍稀鱼类“湘华鲮”保护与开发取得突破
速看!2022年湖南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
沈晓明:坚决扛牢治水兴水政治责任 努力…
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