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40吨医疗废物藏身福州仓山一厂房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关闭】
本报讯 昨日上午,福州市环保局在一次常规检查中,发现仓山区一家名为“福州同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企业,大量收购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未经环保部门审批自行加工。现场堆放着约40吨的医疗垃圾,垃圾产自全省各地,包括大量完整的注射器、带血的针头、输液管。
现场指挥的福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林京洪说,这家企业违规收集、运输、贮存和回收处置医疗废弃物,环保部门已对其下达过停止操作的通知,但该企业仍继续违规运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查处。目前,这批医疗垃圾已被送至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焚烧处理。
时间:昨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
厂房非常大,占地约1400平方米,里面堆放着40吨医疗废物。昨日上午10时,福州市环保局监察大队进入厂房时,10多个工人正在一个巨大的分拣台上操作。
“进入厂房,头部眼看到的就是满地血水,还有散落四处的针头,工人们在一种恶心的气味里工作着,他们的防护措施,仅仅是一双胶皮手套。”监察大队队长杨国强对记者说。
记者走进厂房里,门口有个“毛料堆放区”,堆放着100多个大编织袋,都敞着口子,编织袋上印有醒目的骷髅标志,写着“危险品”的字样,袋里装着输液袋、注射器等医疗废物,从标签上看,这些东西来自于某些医院的肿瘤外科、妇科、消化道内科等。
往里走有一个大水池,“毛料”被扔进水池里进行“消毒”,再进行初次的分拣。“有些东西是老板要的,比如注射器,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拣出来,然后称斤,算工钱。”一名来自湖北的工人说。
与工人们接触的医疗废物并没有进行常规的毁形处理,现场可以看到完整的各种针头、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扩阴器等,摆放到工人们的分拣台上,甚至器具上的标签都完好无损,标签上写着泉州市血液中心、龙岩血液中心,以及福州一些医院、血站的名称。
一名工人说,他们将这些器具分拣后,就进入下面的工序:粉碎、消毒、晾干,然后进入成品库,分别为ABS成品库、PP成品库和PVC成品库。这其中产生的污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排入闽江。
在成品库里,还堆放着这样的“成品”:从医院住院部里回收的痰盂、脸盆、便器,用特大号的袋子捆扎起来,大约有150大包。它们堆放的地点,就在“发货库”的大门边上。到底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工人回答“不知道”。
时间:昨日上午11时30分至12时
“福州同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璧头村,看不到明显的厂牌,也没有明显的分隔标志。
从堆放着印有骷髅标志编织袋的地方出发,走不到10步,就是农民们腌咸菜的地方,门外一堆不知是血渍还是脓渍的黏稠液体,与晾干的咸菜几乎靠在一起。而排水的土渠,则紧邻着农民的菜地。
福州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蔡雪冰说,仅从厂区的布局,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污染处理能力大大不足。对此,蔡雪冰进行了详细解释:
“厂址选在闽江边上,太近了,假若发生污染闽江水甚至更危险的事,局面将难以收拾。”从厂房的窗户望出去,可以清楚地看见泊在江边货轮驾驶舱里的布局,离江太近是蕞显而易见的不合格之处。
“入厂的道路窄小,弯弯曲曲经过村里道路,一路颠簸容易撒到农民家门。”从璧头村口到工厂,约有两公里的路程,唯一的道路绕过密集的居民住宅区,有段路面崎岖不平,车辆从这里走过,很容易掉下些东西。
“没有围墙,小孩都可以随意进出,谁来把安全的关?”的确,这是一个没有围墙和大门的危险品处置场所,这里进进出出的工人穿着和农民一样的服装,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到厂房周围转转。
从昨日上午开始,几辆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艰难开到厂门口,开始运输厂内存货,据运输人员估计,将这些货物运出,多车协作也需要数小时。
如此危险的企业如何生存?记者对这家企业生存的两大要素进行调查。
一方面,是一群愿意从事危险工作的廉价劳动力。
经过了解,这群人大多来自湖北,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说,他们到这里学会了“讲卫生”,平时随随便便洗碗的他们,现在会将碗在沸水里过一下,至于其他的卫生防护方面,他们知道的就不多了。
“老板给我们发了胶皮手套,还有口罩,手套我们是有戴的,消毒水很刺,口罩就不戴了,闷气。”一个工人说。
另一位工人说:“没什么,只是眼睛会觉得有点儿刺……被针头扎到?小心一点就不会了。”
这些工人每天大约工作9小时,按分拣物品的重量计酬,每公斤五六角钱,一个月下来,能拿到五六百元的工钱。
记者问,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得到的回答是,有口饭吃,做什么都成。
另一方面,即这家工厂的货源和市场,有关部门还得不到工厂主的回答。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福州同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金城小区的一套住宅时,老板已搬离了这个地方,新的场所还不知在哪里,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工厂主叶安南,没有成功,联系负责管理的一位姓白的经理,得知此人在外地,其他负责人在此时都已不知去向。
据了解,这家公司办理营业执照时,出示了仓山区环保局2003年6月,该厂开工前对它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称三个月后(即2003年9月)应对该厂的环保设施进行验收。
然而,2003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两级环保部门经过检查,得出该企业尚无安全处置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暂不批准该企业进行此类操作。
2003年9月24日,环保部门向该工厂发出通知,要求该工厂停止回收医疗废物。停止一段时间后,工厂又悄悄开工,直到昨日检查时还在生产。
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正在继续联系工厂负责人,进一步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弃物,含有害病原体、有毒有害的化学、放射物质等,其病毒、病菌的数量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甚至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本次查处发现另一个问题,在现场发现大量完好的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包括各类针头、注射器、输液袋、扩阴器、导尿管等,这些器械上有的还沾有血液和尿液。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有关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即使企业通过合法的渠道取得医院的这些废弃物,在现场我们看到的也应该是不成形的医疗废物,但为何这些器具未按规定进行毁形?
同样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那么,这些医疗废物如何完整地转到该医疗器械公司手中?有关部门正对此进行调查。
ChinaRen搜狐招聘网站登录帮助中心设置首页广告服务联系方式保护隐私权About SOHU公司介绍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